求真楼后面有一棵树,一颗奇树。
刚入学时,你带着憧憬,怀着期望,望着阳光,赏着芬芳,嗅着清晨的烟雨微茫,惊诧于一中的琼林玉树,鸟语花香。
你发现,一丛丛蔷薇花筑成了一中的矮墙。矮墙之内是两株郁郁葱葱的夹竹桃,桃边有池塘,塘上有小亭,亭外是一片片睡莲。那睡莲玲珑剔透,小巧而精妙,似月华凝成,柔和而清高。
至于睡莲对面,那是木香花覆盖着的长廊。夏至将至,木香绽放,层层叠叠,芬芳馥郁,一阵清风拂来,少许花瓣缓缓飘落,极缓,极缓……缓得似留恋叶的温柔,似不愿轻易同清风走……那柔和的花瓣与红色的长廊相互映衬,颇有历史的年代感,让人顿觉岁月安谧,时光静好,不自觉就看痴了眼。
长廊的尽头是芍药花田,花田之上有梨园,梨园对面是牡丹。烟花三月,牡丹傲立枝头,红的高贵,紫的典雅,粉的娇嫩,白的无暇……
刚来新万博 ,你就如痴如醉地把景色赏了个遍,赏不到的,又向学姐打听了个遍。但是,从未曾注意过那棵树。
时光一点点溜走,门前月季也开了几度,不从知何时起,廉纤细雨变得微凉,柿子树也结了层薄薄的霜。不知从何时起,枯枝又换了新装,苹果树也准备再吐芬芳,桃花儿含着苞待放,静静地沐浴着阳光。
你上音乐课回来猛然一望,只见一棵三四米的花树在微风中轻轻飘荡,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巨大的树冠无半点绿叶,洁白的小花从枝根开到枝头。所有的花朵都已绽透,她们四五个为一簇,繁而不密,簇与簇之间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松而不梳。在深褐色枝干的映衬下,那花儿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无暇。原来,一树树的花开竟是这样的美好。
回到班级,你惊喜的发现,那棵树的少许枝桠,恰好伸向你的窗台。一瞬间,你明白了什么叫疏影横窗,什么叫暗香浮动,什么叫珊珊可爱……
语文课上,你们同老师一起讨论那是什么花。洁白如玉,纯净无暇,是梨花吗?花有五瓣,小巧易散,是樱花吧?不,如此娇羞默默,偷来了梨蕊的三分白,借得了梅花的一缕魂,一定是白海棠!
你把目光移向窗外,看着枝影在空中横斜。或许,是杏花吧。“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若不是那年杏花微雨……”或许,只有杏花才有这样的意境吧。
后来,你们要搬到五楼,教室给了隔壁班。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你们陪着她盛放,也错过了她的凋亡……
后来,她发了芽,长了叶,竟是心形的叶片!一树的嫩绿,一树的心,装饰着窗台,装饰着梦,一定很美吧。
再后来,她结了果,橙色的果子掩映在心形的叶片里,果然是杏!
那时,你才高一,不知不觉间,你要高三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想到还有一年多你就要离开新万博 ,你这心窝窝里就忍不住的痛。
真的好喜欢一中。一中,一中,我的新万博 。
春有百花吐蕊,夏有枝叶相依,秋有硕果累累,冬有碎玉满地。一中的四季,每一季都让我眷恋无比。
我想轻轻提起笔,记录下一中的点点滴滴,但奈何年少青涩,肚中无墨,我的笨笔,还原不出她的十万分之一。
但是,我还是要,还是要写下我的回忆,即使词穷墨尽,也没有关系。因为我是新万博 的孩子,我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我要有“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的恒。
是一中让我变得勇敢,是一中让我更加无私,是一中教会我“公和勇朴”,是一中告诉我“勤恒细严”。
我的物理老师说,他从初一就在新万博 ,他的语文老师很严谨,问她题时,即使她知道答案,也要思考良久,用最恰切的语言告诉你。他的物理老师很有智慧,从不主张盲目做题,总是说要做好题,做好每一题……
其实,我的物理老师也是这样的,严谨又有智慧。他也承认,他的教学理念正是继承了他老师的教学理念,只不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他说,他要把老师教给他的,再教给我们。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万博 是真的在搞教育。就像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地理老师……他们在创新中把一中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我一直觉得“老校”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它不是单单指时间,它更看重的是历史底蕴,是人文精神。而新万博 ,完全有资格被称为“百年老校”。
再过十几天我们就要搬到老校区了,那是我的物理老师成长的地方。
听说,老校操场有棵杨树,郁郁葱葱,直指青天。我老师中考的时候,正是在那棵树下吃的饭——一盒鱼罐头。
听说,那时候那棵树还不是很高,鱼罐头也特别值钱。
听说,老校有一栋白楼,岁月沉淀,涤尽铅华,历经百年,古朴灵动。
听说,老校后方是两排梧桐古木,高达数十米,需三人方可环绕,待秋雨梧桐叶落时,唯美而壮观。
听说,老校有座黄蔷薇走廊,就在逸夫楼前面。暮春时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香气袭人。
听说,黄蔷薇的花语是永恒的微笑。
听说…………
一中,一中,我的新万博 ,望少年乘风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编审:贾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