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图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表现教育者的理想追求,又能体现受教育者的志向心声。两千多年前,自从孔子创办私学起,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传统用语。近日,皮山县教育工委委员、皮山高中党支部书记唐明先郑重委托新万博 援疆教师朱飞为皮山高中创作校歌。
校歌《绽放》,是由朱飞作词、韩龙老师谱曲,两人合作完成。两位老师接到这一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从作词到谱曲以及后期的配乐合成,反复修改,精心打磨,创作历经两个多月时间,期间多次进行学校汇报展示,广泛听取和田地委驻皮山高中巡视组、校领导及老师的反馈意见,和田地委副书记、安徽援疆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指挥长张明在视察皮山高中时亲自聆听了歌曲,并给予高度称赞。
《绽放》的曲谱旋律柔中带钢,悠扬激昂。前奏古典吉他引入安静祥和的校园,圆号的号角回归远古的大漠,琵琶的柔美体现了民族的融合,主歌部分以钢琴为主要乐器柔中带钢,简单易唱,旋律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较为激昂,使用铜管乐器加重了历史感和皮高师生坚定的信念;间奏使用大号和琵琶相融合的演奏,一方面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融合,其次体现民族音乐的融合,使全曲推向高潮;中间民族大鼓的使用,说唱音乐的加入,体现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和震撼,同时体现“一语中国”的内涵;最后全曲采用转调的方式由b小调转至c小调再次将歌曲推向高潮,充分体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宗旨,结束全曲。
《绽放》融入了地域、历史和时代特点,采用写实与象征手法描绘皮山高中师生的精神追求,彰显学校的教育要义。歌词韵律和谐,气势磅礴,朗朗上口又激情励志,简洁明快又有寓意深远,塑造出了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时代感的皮山高中形象。《绽放》用典型的地域和文化“意象”来展开一幅幅画面。苍茫的大漠上,驼铃声声,仿佛是千年的传说悠扬在今朝学子的耳畔,让他们在历史的铭记中奋斗不息。漫漫古道上,延展着民族互融的印迹,博大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今朝学子高远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就像塔克拉玛干一样闪闪发光。雪皑皑的巍巍昆仑,给人以坚毅,给人以高洁,扎根于边疆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不正是这矗立云霄的喀喇昆仑吗?而老师们执着一生不也是要把昆仑山脚下的学子塑造出这种坚毅高洁的品质吗?
歌词中“大漠”、“古道”,“长江”、“黄河”,既是地域的符合,又是文化的符合,在碰撞交流中,我们共说国语,共言华夏文明,广袤的祖国边疆,民族文化一脉相承,“一语中国”,共筑“一横长城”。在美丽的皮高校园,书声琅琅,国语飘香,皮高学子沐浴着党的光辉,迎着时代的朝阳,立志高远,一路奔跑,奔向远方。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他们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在国语芬芳的美丽校园,皮高学子的梦想之花在绽放,民族团结之花在绽放,华夏文明之花在绽放!